【課程回顧】2022中商-國際MBA/EMBA年度大課《宏觀經濟與 20 大精神》
發布時間:2022-12-07

理論自有它的邊界,讀懂一個理論的標志,就是發現了它的邊界。沒有前提,不要爭論;沒有依據,不要推理;沒有數據,不要預測;沒有權衡,不要決策。

· 張銀杰·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哈佛大學商學院
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
制約企業發展的3個周期的分析及建議
任何一個經濟,任何一個企業,都是活在于各種周期中。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三個周期:宏觀經濟波動周期(繁榮-衰退-蕭條-復蘇)、行業發展周期(新興-成長-成熟-衰退或蛻變)和企業生命周期(創業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延緩期)。如何跨越周期讓企業長盛不衰,就要先了解每個周期的規律,制定每個周期企業的首要目標,才能順利跨越周期。
第二曲線是英國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出的,核心思想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并形成一條曲線。在這條曲線上,有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漢迪把從拐點開始的增長線稱為“第二曲線”。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如何判斷企業未來,是當下企業家的主要任務。
企業家要認真考慮企業未來的十八大問題
1、未來10 年本行業可能發生的變化;
2、本公司是致力于建立本行業的新規則,新標準,新優勢 ,還是希望維持現狀,步人后塵;
3、是否注意到競爭對手的威脅,并有改變現行經營模式的決心;
4、公司對發展新業務的熱情是否與裁員一樣;
5、我們工作中集中在創造新優勢還是爭取不落后于對手;
6、我們改進工作的動因是基于對商機的預測,還是被動的防御;
7、我們更像是今日的維修工程師,還是企業明天的設計師;
8、我們對發展新事業,保持競爭力有信心,還是對未來感到不安;
9、你的產品/服務是否具有獨特(對手所沒有)的客戶價值;
10、你的企業是否同時達到下列財務業績:
若是制造業,毛利率30%以上,稅后凈利潤率10%以上;
若服務業,稅后凈利潤率20%以上;
11、企業過去3年和未來3年是否能以30%速度持續增長;
12、公司當前是怎樣的營銷模式和業務流程,主要營收方式;
13、是否具有與眾不同的創新的、獨特的收入獲得方式;
14、產品客戶重復購買率是否在50%以上;
15、是否將行業內普遍存在的關鍵經營成本革命性地消除了;
16、你企業的商業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高競爭門檻;
17、企業經營模式是否能夠不斷復制,而別人難發操襲;
18、商業模式運作是否簡單、可行和可控,持續發展的后勁。

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三段式方法的經濟學案例分析:
(1)政府不用干預經濟,還是政府要干預經濟;
(2)總需求“三駕馬車”理論的前提條件;
(3)一個產業成為支柱產業要具備的前提條件。

分析宏觀經濟,最忌諱的是沒有趨勢思維,不能光以數據差的現象就說經濟差,數據好就說經濟探底回升。如果不能從大趨勢來看宏觀經濟,宏觀經濟學百分百是不及格的。
看趨勢,首先要看經濟基本面。經濟基本面是一個經濟體運行的基本表現。良好的經濟基本面,是經濟體安全運行的保障。


穿透迷霧看本質,核心是信心和預期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最本質就是政策相對穩定性和對創新的持續支持力度,避免中長期問題短期化!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與目標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為了實現“兩步走”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就要有健全和穩定的發展機制。因此,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要大力度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
20 大對未來經濟發展指引的方向
(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二)在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同時,進行“需求側改革”。
(三)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四)全面推進改革開放。
(五)繼續推進反壟斷行為,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七)做好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
(八)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公平分配。
(九)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
兩天的課程學習,張銀杰教授運用大量的經濟學理論和分析工具,結合我國的經濟現狀與宏觀經濟趨勢,引經據典,通過多年潛心鉆研經濟學的高度和深度,深入為中商國際MBA、EMBA同學們剖析未來宏觀經濟形勢、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本次課程全場爆滿,有的同學甚至是三顧張教授的課程,可見張教授在同學們心中的人氣非常高。課后中商國際MBA、EMBA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本次宏觀經濟課程受益頗深,在現在這個迷茫的烏卡時代里,張教授的課程就像一束陽光給到同學們很多的啟迪和方向,同時也為企業順利跨越經濟周期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