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回顧】中商-國際博士11月課程《德意志的現代化進程》
發布時間:2022-12-06

11月13日中商-國際博士課程《德意志的現代化進程》圓滿結束,本次課程特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李工真教授授課,課程聚焦德意志的現代化進程,了解統一的德國到德國的統一這段近200年的歷史。
中商-國際博士授課教授

李工真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著名的德國史專家和教育史專家
柏林自由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中國德國史研究會副會長
中共中央組織部干部教育局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師資庫主講人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每個民族都會非常自然地去追求民族的統一。這是因為統一的民族發展框架,總能為這個民族的整體提供更為直接的信息傳播形式、更為有保障的經濟發展空間和市場、更為便利的資源配置,更為活躍的資金與勞動力流動,更好的現代化發展條件。15、16世紀德意志民族由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過去的沉重歷史,成為了一個既無明確的民族邊界、又處于嚴重分裂中的世界,由神圣羅馬帝國分裂成314個大小邦國組成的集合體。
1815年在“維也納體系”上建立起來的“德意志同盟”,由39個擁有主權的邦國和城市組成,也僅僅只具有邦聯性質,德意志世界仍然是分裂的。
這種分裂狀態無疑嚴重干擾了德意志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因為它使德意志社會的現代化不能在統一的民族框架內步調一致地進行,而只能在各自為政的邦國化框架中非同時性地進行。

(武漢大學-李工真教授)
01 俾斯麥與德國統一
俾斯麥,這位德意志歷史上最為精明的戰略家、傳統權力精英中最有頭腦的容克政治家。他為建立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所采取的行動趕上了一個時間點“克里米亞戰爭”,由于這場戰爭兩國都退回去解決自己國家內部的問題,這才使得德意志民族統一問題孤立地得到了解決。俾斯麥精明巧妙地設計了與英俄兩國都具有相似性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的設計對于英、俄兩國最初接受這個在中歐出現的獨立的德意志統一國家來講,具有重要意義。
地處歐洲中間位置上的德意志要想保持民族統一國家長期穩定性的成果,取決于這個民族國家的組合形式能否被它周邊大國所接受。因此俾斯麥沒有采取“大德意志統一”方案,而是采取了一種“小德意志統一”方案。
俾斯麥信奉的民族主義是一種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民族主義,他所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它的現代性表現在對一個新民族的塑造上,這個新民族并不包括所有講德語的日耳曼人。

02 “世界政治”與世界大戰
1890年,俾斯麥首相任期結束之際,德意志社會內部和外界的現代化進程的種種壓力已經使得一種固定化的國家政治模式和對外政策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不斷有強大的帝國崛起,勢必會帶來不太平。統一德帝國的崛起同樣也帶來了危險,于是一場國際斗爭打響,德帝國走上了“世界政治”的道路。
威廉時代(1890-1918)的德意志領導層放棄與英俄兩大國結盟,選擇與奧匈帝國結盟。這不僅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前提,也使歷次歐洲戰爭中從未體現出來的現代民族的對抗性開始呈現出來,把統一的德帝國逐進戰爭這場無邊的賭博中。

03 魏瑪德國的和平外交
1918年,魏瑪民主共和國成立了。從政治體制上講,一個基本上按照西方政治模式建立起來的魏瑪民主共和國是能夠被周邊鄰國所接受的。在魏瑪時代,長期擔任外長的施特雷澤曼開始運用俾斯麥式傳統的“大陸平衡政策”,以逐步解除《凡爾賽條約》的束縛,并為德國重新贏得事實上的大國地位。
04 希特勒的戰爭冒險
在為這場“奪取生存空間”的戰爭所作的外交準備中,直到1939年9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希特勒都一直將“民族自決權”作為掩蓋其侵略政策的有效工具來使用。正是在“民族自決權”的口號下,希特勒于1938-1939年成功地實現了“大德意志的統一”
希特勒建立起來的這個“大德意志第三帝國”,采取的是一種既不同于它的西方鄰居,也不同于它的東方鄰居的政治體制——種族主義的法西斯極權獨裁的恐怖統治。在德意志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任何一種政治和經濟體制如此鮮明地與它東、西兩邊的世界如此對立的。
與此同時,一個注定令納粹德國失敗的“世界反法西斯主義大同盟”也就建立起來了。而希特勒一刻也沒有在民族國家的意義上停止下來,而是直奔歐洲主宰和世界霸主的權力方向,為此而不惜向整個世界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05 兩個德國的分裂
戰敗的德國分裂成在歷史上最為狹窄的德國統一版圖還要狹窄的領域內東、西兩個德國。這兩個德意志國家,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幾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歐洲和世界均勢格局的縮影。
在以“柏林墻”為標志的分界線兩邊,兩個德國分別成為了各自體系內部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生產效率和社會福利程度最高、財政上最為富裕的國家。

06 德國重新統一與“歐洲一體化”
在做出了“促進德國統一,完善歐洲統一,為世界和平服務”的一系列保證后,兩個德國通過與美、蘇、英、法四大占領國進行的“二加四”談判,并以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的形式,終于在 1990 年 10 月完成了這場德意志歷史上的再次統一。
經歷了近 200 年之久的現代化進程,德意志才由過去的一個傳統、分裂、專制、獨裁、落后的農業社會發展成今天這樣一個現代化、統一、自由、民主、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這場德國的重新統一使這個新德國的經濟獲得了新的加速度發展。
要想讓所有講德語的人都能生活在一個共同的政治屋檐下,需要實現聯邦主義的“歐洲聯盟”的一體化理想。這場一體化的冒險是否會成功,取決于在未來的現代化進程中包括德意志民族在內的歐洲各民族政治家和人民的決心、智慧與努力。
07 課后分享
PPT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張圖片都是李教授給予學員寶貴的歷史知識。歷史不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它也可以是鮮活生動的。每一段歷史對經歷者都是刻骨銘心,也希望今天讀到德意志發展歷史的學員們,往后能站在更大的空間和維度上,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建立全局完整的思維框架,將歷史與現實結合,產生更多借鑒和思考。
中商國際
中商國際產學研中心創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園深港產學研基地(北京大學深圳產學研大樓),在首都、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西南等地區建有分教中心,創始團隊來自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中商國際產學研中心,主要包括國際碩博(在職MBA、EMBA、博士、博士后)、商學、管理咨詢三個版塊,致力于成為中國卓越的教育培訓及管理咨詢機構,國際化一流的產學研平臺。
中商國際以“中國企業的高端國際化產學研平臺”為定位,立足深圳、深耕灣區、發展全國、放眼世界。
秉承“東方智慧,西方運作,國際視野”的辦學理念,搭建更具國際化和體系化的產、學、研一體化高端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