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博雅商學院丨人管人,累死人!讓制度去代替你管理
發布時間:2019-11-27
人管人,累死人!這個道理管理者都懂得,那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效從容的管理者呢?制度管理是唯一的出路和辦法。
制度的制定與執行實質上是一種塑造人的過程。為什么要定制度?因為某個方面不規范、有問題,需要明確大家的行為要求,原來大家習以為常的行為習慣需要做出改變,按照制定的制度來規范。
任何人都不喜歡受到約束,但制度本身就是對人的約束,會讓人不習慣,不舒服,甚至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原來一直是抄小路上班,現在開始走大路,遠了一大截子,那哪兒成!
對于自由散漫慣了的國人來說,管理者定制度之前一定要再三思考:這個制度能不能得到落實,有沒有信心、決心落實好?如果這個制度落實起來有難度,自己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就干脆不要定,連說也不要說,否則,只會讓管理者沒面子,降低管理威信。
制度頒布后,領導要求其他人執行,自己往往不執行;或者中高層管理人員不執行,只要求一般員工執行。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大家都不執行了,又回到了“人管人,累死人”的局面。
忽略過程,只注重結果而導致的不執行?
因為制度本身可能不合理,如果執行的話,要這個審核、那個簽字,很麻煩;不執行,只要結果一樣,領導同樣會高興,甚至會夸下屬“聰明”“干得好”,久而久之,大家都忽略了過程,只追求結果。
事實上,過程是結果的必需,結果是過程的必然。沒有事前和事中控制的過程,不會導致有好的結果。即使是有好的結果,可能也是偶然的、個別的。而一旦沒有好的結果,再追溯原因就已經晚了,因為從領導到員工都已經養成了不要過程、只要結果的執行習慣。
制度面前不平等所導致的不執行?
有的企業里,除了一把手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執行外,高層違反制度后,一把手鑒于自己都沒執行制度,所以就“網開一面”,中層干部違反了制度后,高層也以“情有可原”來開脫,對有的員工,因為人情關系等原因,也可以“下不為例”,口子越開越大,結果導致制度執行的“大面積塌方”。你的企業、團隊,在制度面前是不是人人平等?
為什么?因為你和下屬是兄弟關系,就算犯了點兒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他們為什么要叫你大哥?只有一個目的:他要特權,想凌駕于所有人之上,不按規則辦,在團隊里特殊化,橫著走。
所以,管理者走“群眾路線”,與下屬稱兄道弟的結果是,下屬犯了錯誤,違反了制度,上司抹不開情面不了了之。后遺癥是下屬得寸進尺,不拿制度當回事,嬉皮笑臉,整個團隊管理接近失控狀態。
如果不這樣呢?事情就好辦多了,咱們是工作關系,契約合同關系,公事公辦,該怎么來就怎么來,拿錢干活,規規矩矩,照制度來,為什么?因為大哥不在,我得小心點兒,否則會挨罰的,這就是“生人文化”。
因此,不管是老板、總經理還是部門經理,要想把團隊帶好,必須拋棄“熟人文化”建立“生人文化”,不給那些投機取巧的、耍小聰明的人留有空間,這樣一來制度的執行當然就順暢多了。
怕得罪人的管理者就像“水”,軟弱無力,對違反制度的下屬不敢管、不想管,員工也覺得上司脾氣好,甚至有點喜歡這樣的管理者。但是,一來二去,一些員工養成了蔑視制度,輕視規則的惡習,最后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誤被開除甚至違法犯罪;而嚴厲苛刻的管理者就像“火”,熊熊燃燒,鐵面無情,敢抓敢管,制度面前員工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長此以往,大家養成了遵章守紀的好習慣,小錯不犯,大錯沒有,一生平安。
我們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也是這個道理,嚴格的制度管理是對員工的愛與責任,而對下屬的違章行為有情可原,就是一種慫恿和溺愛。下屬的小錯就可能導致大錯的發生,這實質上是對員工最大的傷害和極度的不負責任。
提高認識:制度管理是讓員工“重新做人”的系統工程
制度的制定與執行實質上是一種塑造人的過程。為什么要定制度?因為某個方面不規范、有問題,需要明確大家的行為要求,原來大家習以為常的行為習慣需要做出改變,按照制定的制度來規范。
任何人都不喜歡受到約束,但制度本身就是對人的約束,會讓人不習慣,不舒服,甚至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原來一直是抄小路上班,現在開始走大路,遠了一大截子,那哪兒成!
對于自由散漫慣了的國人來說,管理者定制度之前一定要再三思考:這個制度能不能得到落實,有沒有信心、決心落實好?如果這個制度落實起來有難度,自己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就干脆不要定,連說也不要說,否則,只會讓管理者沒面子,降低管理威信。
自我反?。耗愕膱F隊制度落實得如何?
沒有領導帶頭不執行?制度頒布后,領導要求其他人執行,自己往往不執行;或者中高層管理人員不執行,只要求一般員工執行。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大家都不執行了,又回到了“人管人,累死人”的局面。
忽略過程,只注重結果而導致的不執行?
因為制度本身可能不合理,如果執行的話,要這個審核、那個簽字,很麻煩;不執行,只要結果一樣,領導同樣會高興,甚至會夸下屬“聰明”“干得好”,久而久之,大家都忽略了過程,只追求結果。
事實上,過程是結果的必需,結果是過程的必然。沒有事前和事中控制的過程,不會導致有好的結果。即使是有好的結果,可能也是偶然的、個別的。而一旦沒有好的結果,再追溯原因就已經晚了,因為從領導到員工都已經養成了不要過程、只要結果的執行習慣。
制度面前不平等所導致的不執行?
有的企業里,除了一把手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執行外,高層違反制度后,一把手鑒于自己都沒執行制度,所以就“網開一面”,中層干部違反了制度后,高層也以“情有可原”來開脫,對有的員工,因為人情關系等原因,也可以“下不為例”,口子越開越大,結果導致制度執行的“大面積塌方”。你的企業、團隊,在制度面前是不是人人平等?
拋棄熟人文化,建立生人文化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部門的管理者,有沒有這樣的情況:你的下屬喊你叫大哥,叫老兄、老弟?如果有,這種“熟人文化”將會導致團隊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為什么?因為你和下屬是兄弟關系,就算犯了點兒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他們為什么要叫你大哥?只有一個目的:他要特權,想凌駕于所有人之上,不按規則辦,在團隊里特殊化,橫著走。
所以,管理者走“群眾路線”,與下屬稱兄道弟的結果是,下屬犯了錯誤,違反了制度,上司抹不開情面不了了之。后遺癥是下屬得寸進尺,不拿制度當回事,嬉皮笑臉,整個團隊管理接近失控狀態。
如果不這樣呢?事情就好辦多了,咱們是工作關系,契約合同關系,公事公辦,該怎么來就怎么來,拿錢干活,規規矩矩,照制度來,為什么?因為大哥不在,我得小心點兒,否則會挨罰的,這就是“生人文化”。
因此,不管是老板、總經理還是部門經理,要想把團隊帶好,必須拋棄“熟人文化”建立“生人文化”,不給那些投機取巧的、耍小聰明的人留有空間,這樣一來制度的執行當然就順暢多了。
制度管理根本上是對員工的負責
高明的管理者明白,制度管理就好比擰螺絲,雖然擰緊需要費很大的力氣,但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住,擰緊它,從一開始就嚴格執法,團隊就會形成按照制度自動運作的機制;如果擰得不夠緊,慢慢地就會跑風漏氣,制度之墻就會成為殘垣斷壁,團隊失去規則約束,風氣便會越來越糟。怕得罪人的管理者就像“水”,軟弱無力,對違反制度的下屬不敢管、不想管,員工也覺得上司脾氣好,甚至有點喜歡這樣的管理者。但是,一來二去,一些員工養成了蔑視制度,輕視規則的惡習,最后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誤被開除甚至違法犯罪;而嚴厲苛刻的管理者就像“火”,熊熊燃燒,鐵面無情,敢抓敢管,制度面前員工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長此以往,大家養成了遵章守紀的好習慣,小錯不犯,大錯沒有,一生平安。
我們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也是這個道理,嚴格的制度管理是對員工的愛與責任,而對下屬的違章行為有情可原,就是一種慫恿和溺愛。下屬的小錯就可能導致大錯的發生,這實質上是對員工最大的傷害和極度的不負責任。
關于我們
世紀博雅商學院自成立以來,已組織社會培訓、行業培訓、系統培訓和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等課程千余期。其中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共同主辦的針對企事業單位高層管理人員的系列課程逾百期。與美國林肯大學合作,開辦美國林肯大學EMBA中國教育中心,布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未來,我們將逐步走向國際化,以“匯商界精英、拓國際視野、為榮譽而活”為宗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